English

谜一样的学者

1998-04-0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宫苏艺 我有话说

《杨义文存》第一卷《中国叙事学》,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。承蒙杨义教授惠赠一册,回家后连夜翻阅。叙事学是60年代以来在西欧兴起的文学理论,它借助于结构主义、语言学而形成的独特视野与方法,给文学研究带来新的思路。杨义在对中国古今典籍博览细读的基础上,发现了不同于西方叙事的中国叙事的文化密码,即文、史、哲相蕴相通的源起和魅力,提出东方的思维方式在叙事中的独特的表现原则,从理论上揭示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叙事学世界,初步建立了中国的叙事学原理。

在许多学者的眼中,杨义始终是个谜。从杨义1984年出版的第一部著作《鲁迅小说综论》至今,他出版了学术著作近二十种,发表论文一百多篇,字数多达400多万。涉及的学术领域,包括鲁迅研究、中国现代文学、古典文学、文艺学、比较文学等诸多学科,以至韩国、新加坡、英国等国的汉学家不止一次问:中国总共有几位杨义?这么许多成果都是同一个杨义取得的吗?

使杨义一举成名,并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的,是1986年他的《中国现代小说史》第一卷的问世。1988年他推出第二卷,1991年最终完成第三卷。150万字的《中国现代小说史》,用了杨义整整10年,这10年正是中国文学观念变化最大的10年,而杨义却在家中披沙拣金地进行资料的搜集与筛选。他读了两千多本现代文学原版书以及大量文献资料,几乎每天一本。杨义说:“为写一本书而读两千多本书,就有了底气,再发表意见,就会让人服气。”这部《中国现代小说史》曾获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,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,在文学研究所建所40周年的庆典上被列为该所10部最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之一。

中国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,或驰骋在现当代领域,或纵横于古典领域,即使在古典领域,也有许多条块的划分。而杨义则不然。他的学术研究是从鲁迅开始的,然后波及其他。在《中国现代小说史》写完后,杨义面临着学术战略转移的问题。这一次他突破了自己原来的研究领域,深入到古典文学中去。杨义说:“中国学者要与世界对话,必须抓住中国文化中有世界意义的作品。通过对它们的现代解读,从中发出当代中国的声音。这些作品就是楚辞、唐诗、宋词和明清小说。”杨义1995年完成的《中国古典小说史论》,以其深邃的文化学思考和精湛的叙事学解释,在中国古典小说史研究领域别开生面,独树一帜。这本书从两汉之际一批博识的文献学家确定的“小说”概念的语义学内涵出发,引用大量文献,提出“中国小说发端于战国”,在其发生过程中存在“多祖现象”,从而把中国小说史的开端向上延伸近千年。杨义在叙事结构、时空、视角、功能等诸多层面,揭示了中国小说在世界文学中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体系。

杨义教授近期完稿的《楚辞诗学》,超越烦琐考证而高屋建瓴地把握了楚辞的诗学原则体系,可谓独辟蹊径,另开境界。他把《离骚》作为东方的心灵史诗而与荷马的英雄史诗相比较,揭示其在人类诗史上的独特地位和精神深度。《楚辞诗学》和即将完成的《李杜诗学》,都将收入《杨义文存》。

“文存”一般是为著名大学者而设的结集称谓。人民出版社为杨义出版“文存”,对一位中年学者而言是破天荒的,但就杨义而言又是恰如其分的。《杨义文存》9卷12册,除上面提到的学术著作,还包括别开生面、好评如潮的杨义主笔、中日学者合作的《中国新文学图志》等。

杨义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,攻读硕士学位,导师是著名学者唐、王士菁先生。现在杨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、学术委员,研究生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。

杨义常说:“我是农家子弟,做学问再苦,也不如种地苦。”其实,在缤纷喧闹的商品社会,杨义先生过的是苦行僧式的书斋生活,与农民种田、工人做工一样,同样是辛勤的劳作。

想象杨义教授在书斋里一边抽烟一边写作的模样,我问他是否参加娱乐和健身?杨义回答,每天上午在书斋写作,下午总要到户外散步。散步时他喜欢看街头的象棋厮杀,但从不参战,因为自己的水平可在厮杀者之上;看得高兴也不免支招,不过他既为双方支招,又不在一个棋摊久留,以避免下棋者的不快。

“眼力+功力+魄力”,是杨义教授学术研究的座右铭。这“三力”再加上勤奋,也许就是杨义总有新的学术立足点的原因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